再过一周,汤伟体滑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治保队员汤伟鹏牺牲就满一个月了,鹏的坡前人们仍然没有忘记他。最后州治目前,位广当地已经提交相关材料,保队正在为其开展烈士评定。员山
时间回到8月6日,力推连日暴雨导致白云区出现山体垮塌险情。汤伟体滑距离交班仅剩十几分钟的鹏的坡前汤伟鹏,立即和队友驱车前去转移村民。最后州治往外撤离的位广人群一波接着一波,他们一直在逆行。保队
不料危险突然到来,员山山体滑坡导致大源村房屋垮塌。力推“快走!汤伟体滑”汤伟鹏用尽全力将同伴推开,自己却永远长眠地下,生命从此定格在35岁。
事发前,汤伟鹏通宵值班,除了排查险情,还和队友处理了电梯困人等突发事件,并多次冒雨上街巡逻夜宵档。南都N视频记者多方走访,还原汤伟鹏生前的9小时。队友说,“他就像一颗螺丝钉,平凡却又不可缺少。”
8月6日,汤伟鹏(左)正在转移村民。
0:00
8月初,广州连续几天下暴雨。据气象部门的说法,这轮强降雨过程具有“持续时间长、累积雨量大、短时雨强强、范围比较广、影响比较大”等特点。
8月6日凌晨,轮到汤伟鹏上夜班,作为广州白云区大源村治保队员,村里的大大小小事务都要管,他不敢松懈,和同事张伟俊冒雨巡逻,排查险情,彻夜未眠。
每逢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基层都会面临重重考验,各项工作十分繁重。他无暇顾及正在放暑假的女儿,提前将妻女送回了惠州娘家。
张伟俊向南都记者回忆,他们的夜班从凌晨0点开始,汤伟鹏每次都会提前到岗。汛期除了排查险情,还要兼顾辖区的治安问题。大源村的凌晨依然有夜宵店开档,他们巡逻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,便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
治保队是村里的最小应急单元,日常值班时经常需要处理邻里纠纷、儿童老人走失、醉酒肇事等事务。
当天凌晨5时许,汤伟鹏和张伟俊处理了一单电梯困人事故。5时25分,他在工作群汇报称,“现场我们已把报警人解救出电梯,报警人没有身体不舒服,已处理。”
当晚,他们共处理了两起突发事件,并多次上街巡逻。
8月6日清晨7时许,距离汤伟鹏8点交班仅剩十来分钟,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值班室的平静。
接警员小李接通了电话,来电称大源村有一股反常的黄泥水,从山体直奔居民楼而来,这是山体滑坡的前兆。
整夜未合眼的汤伟鹏没有犹豫,与两名同事驱车到两公里外的颐雅苑后山,穿梭在巷子里,挨家挨户敲门,用敲锣打鼓、敲门入户等方式,争分夺秒疏散村民。
汤伟鹏。
在一户人家门口,同事用手机拍了一张汤伟鹏的工作照。身着黑色治保队服、肩佩“广州街坊”红袖章的他,撑着红色雨伞,在居民房屋前张望巡查。
被疏散的村民范先生向南都记者回忆,事发时,他妈妈在一楼准备做早饭,听到有人拍邻居的门,“姑婆姑婆,快走!”妈妈听到后赶紧叫家人撤离,当时家中有5个人,出门时见到治保队员催促大家赶紧离开,人群陆续往外跑,“我回头看,才发现泥巴涌过来了”。
8:30
谁也没有料到,危险来得如此之快。8时30分许,房屋突然垮塌了……
“快走!”千钧一发之际,汤伟鹏大喊一声,用尽全力将同行的彭志良推向安全区域。刹那间,轰然倒塌的房屋将他掩埋。
山体滑坡导致大源村房屋垮塌。实习生王新瑞摄
“汤伟鹏站的位置靠巷子里面一点,我站得相对靠外。突然听到一声巨响,他瞬间推了我一把,我就摔到外面去了,没有被瓦砾泥土掩盖。”大源街道办副主任彭志良哽咽说道,“就是这一推,为我争取到了宝贵的逃生空间。”
从瓦砾中爬出来的他也受伤了,但总算逃过一劫,“如果不是汤伟鹏,我也倒在那片废墟下了。”
这一天,接警员小李都在焦急地等待汤伟鹏的消息,“心一直被揪着,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失联的人,但不知道名字。”
直到汤伟鹏牺牲的消息传来,他觉得难以接受,躲在家中,“偷偷地哭了”。
“世事难料。”大源村治保队巡逻二组组长程先生向南都记者长叹一声,“其实他可以8点回来,和下一班同事交接好就下班,但是情况紧急,为了转移更多的人,他选择坚持。”
当天治保队很多队员都主动放弃休息,回来疏散群众,最终成功转移了83人。而汤伟鹏年轻的生命,永远定格在35岁。
对于亲人而言,汤伟鹏的骤然离世是终其一生的潮湿。
汤伟鹏妻子得知消息后,悲恸万分。两人相识整整10年,今年7月,“他说马上就十周年了,到时候跟单位请个年假,带我出去一起过一下纪念日”。
她在朋友圈发文悼念丈夫,“人世间最好的相遇,不是在路上,而是在心里;最好的感情不是相处,而是默默陪伴。最好的陪伴是:即使你不在,我也会一直都在。很想你。”
小雨是汤伟鹏同宗族的亲戚,8月6日,她的爷爷接到了汤伟鹏家人的电话,得知他的死讯,家人感到很痛心。“他还没开始好好享受生活,就这么走了。”每年重阳节,家族老少都会团聚在一起祭拜祖先,“今年再也聚不齐了”。
事发地被警戒线围住。南都N视频记者杨婷摄
汤叔是汤伟鹏的邻居,两家的距离不过两米,看着汤伟鹏长大。“他的父亲以前也在大源村治保队,工作了20多年,目前已退休。”汤叔对南都记者说,小时候,汤伟鹏经常听父亲说起工作的事情,也为他埋下了热爱治保工作的种子,深受好家风影响,“他不算调皮,也不会去接触不正当的东西”。
之前,汤叔的母亲和汤伟鹏的母亲,在同和街同一家医院做手术,汤伟鹏每天两头跑,也没有因此耽误工作。
对于汤伟鹏的去世,阿华(化名)也感到痛惜。2023年,他租了汤伟鹏家的房子,“平时跟他老婆打交道比较多,租金都是交给她。夫妻俩都很好说话,不会克扣租客押金”。
怀念
汤伟鹏走后,接警员小李仍守着电话,不时处理村民求助。失去队友的痛,仍然刻在每个队员的心里。
“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憨厚老实”,在队友眼中,汤伟鹏就像治保队的一个螺丝钉,平凡不起眼,却又不可缺少。
大源村治保队巡逻二组组长程先生告诉南都记者,“汤伟鹏为人非常好,跟同事相处很融洽,安排给他的工作做得比较认真到位。”
汤伟鹏光着脚清理堵塞物。
他印象中的汤伟鹏干活很卖劲,前段时间暴雨连天,大源村水浸街,“伟鹏脱了鞋子,打着赤脚用手去捞堵塞物,全身都湿透了”,单位领导见状很心疼他,也担心大伙脚受伤,后面专门买了一批雨靴,“这些都是伟鹏自发去做的”。
在从事内勤工作的江姐眼中,憨厚的汤伟鹏浓眉大眼,是可爱的靓仔,“让他做什么,他都说好,性格脾气很好!”90后的他交班时喜欢和大家嬉笑打闹。
江姐开玩笑称呼汤伟鹏为“汤总”“汤百万”,“我希望他多多赚钱,因为他还有两个年幼的女儿和患病的母亲要照顾。”
她翻看记录,汤伟鹏第一次入职治保队是在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31日,后来因为个人原因离职,“听说他去开货车了”。2022年3月,凭着对治保工作的满腔热爱,他再次入职,工作至今。
江姐后来才得知汤伟鹏中途离职的无奈,母亲生病中风,经常往返家和医院,他是家里唯一会开车的人,因为不愿请假耽误工作,才选择离职照顾母亲。
汤伟鹏生前最后一起值班,搭档是张伟俊。“有一次我不舒服没去上班,他专门打电话来关心问候我,让我心里很暖。”汤伟鹏牺牲后,张伟俊在朋友圈留言,“兄弟,一路走好。”
大源村党委委员张桂财,至今仍难以忘怀两人的最后一面。令他忧心的是,“近段时间大源村接连下了好多天雨,几十年没见过这种阵仗”,大源村的山比较多,居民区普遍离山边比较近,“每天必须去看一下,看看这些房屋有没有特殊情况”。
临近傍晚18时,接警台的电话不断响起,身着黑色治保队服、肩佩“广州街坊”红袖章的队员们,推开玻璃门鱼贯而出,新的任务又来了。
出品:南都即时
统筹:向雪妮 韦娟明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杨婷 林诗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