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lcome to声东击西网

岭南雄直:《羊城晚报》中的广东文艺抗战就是这么“燃”!

time:2025-09-08 21:04:07 Source:

  01

  羊城晚报

  文化是燃民族的精神命脉,文艺是岭南时代前进的号角。广东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、雄直近现代革命策源地,羊城秉承雄直气脉,晚报文艺接续红色基因,广东孕育出一批近现代文艺大家,抗战独树一帜,燃引领风尚。岭南在80余年前的雄直国难之际,广东人文艺术家更以文艺入伍,羊城在文化抗战中扮演重要角色,晚报文艺留下一批脍炙人口、广东影响久远的抗战经典名作。

  今年7月7日开始,燃《羊城晚报》推出“名家说名作·烽火流金”融媒体栏目。

图片

图片

“名家说名作·烽火流金”部分版面

“名家说名作·烽火流金”部分版面

  羊晚文化采编团队遴选抗战文艺中的广东文化经典,先后邀请中国美协顾问许钦松,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,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金庚旭,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,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,中国美协副主席、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等重磅达人,从当代创作者、文艺领军人物和名家后人的视角出镜解读,形成今昔对话。

  团队践行“思想+科技+美学”的策划思路,以副刊特写、短视频、微纪录片等多种表达的融合深度,去创新再现、创意激活、创造转化那些抗战题材的经典文艺作品。我们“从纸开始、向云出发”,创新应用人工智能、动画特效等数字技术,意在融经典的厚重、现实的回响和技术的赋能于一体,重温气壮山河的抗战历程,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。

  02

  采编故事

  策划:历史深处生出文艺经典

  “名家说名作”是羊城晚报近年创设的文化融媒体专栏。我们聚焦文化强省建设、文化遗产传承保护、“百千万工程”等中心工作,在重大时事节点上,通过面对面访谈当代人文名家,结合其自身创作、研究、经历,对文艺经典、文博馆藏加以介绍和剖析,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精神,为当下文艺繁荣与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启示。

  今年以来,羊城晚报文化副刊部团队因应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大主题,通过重温文艺经典、不断梳理抗战史料和走访党史专家,在一件件文艺经典作品中,看到了若干由广东艺术家引领的文艺群体——以高剑父为代表的岭南画派,以黄新波等为代表的新兴木刻运动主力军,以沙飞为先驱的红色摄影群体,以马师曾为领衔的爱国粤剧名伶等。由此,我们逐步形成该系列策划思路,即从一件经典之作和相关名家的解读入手,走近一个文艺群体,进而挖掘经典背后的岭南文化脉络、红色文化基因,致敬伟大的抗战精神。

图片

  以美术领域为例,高剑父先生的画作《东战场的烈焰》,不仅是岭南画派转型开新之作,也是中国美术史上首件战争废墟主题巨作,细致摹写了淞沪抗战中被炸毁的东方图书馆。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带我们经由这件名作,看见文明蒙难之实,更察一代宗师高剑父如何引领岭南画派,从自觉服从抗日救国的时代需要开始,身体力行从事美术大众化的实践。在中国美术史上,木刻作品《晓风残月》是最早描绘1942年粤港“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”的经典作品。我们走进中国美协顾问、广东省美协原主席许钦松的工作室,倾听他44年前创作这件作品的激情投入,更窥见以广东人为主力军的现代木刻运动,如何持续向民间学习、并对后来者艺术创作产生深刻影响。

  创新:烽火鎏金以融媒再现

  “名家说名作·烽火流金”融媒体栏目的突出特色,就是要从传统的副刊精深文图表现出发,创新采制新颖的视频融媒产品。知易行难,我们聚焦的名作涵盖美术、摄影、音乐、戏曲等不同类别,要在统一叙事框架下让每期视频完美呈现作品效果与价值内涵,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
图片

  为此,我们团队从拍摄与后期两方面双管齐下:拍摄时,注重选取与作品文化氛围高度契合的现场。如红色摄影先驱沙飞,其战地摄影名作中的长城、八路军等实景意象,早已被提炼为全民族抗战的视觉符号。我们就随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回到沙飞的故里——广东开平赤坎,在华侨的碉楼、骑楼间感受其成长脉络,寻觅岭南敢为人先的人文地理之源,追述更多广东红色摄影人的筚路蓝缕。恰切的讲述者也至为关键,我们请来粤剧名伶马师曾、红线女之子马鼎盛,以他作为著名军事评论员和电视人的超强表现力,活灵活现地描摹父母抗战往事,并提供珍贵史料图文,精彩再现粤剧鼓舞南粤全民抗战的历史画面。

  在后期制作上,则针对不同形式的作品精准发力。对于木刻、中国画这类视觉性强的作品,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激活原作画面、还原历史场景,经过上百次调试模拟,巧用AI软件,让版画上跋涉的人物“动起来”,让摄影中对准敌人的枪“举起来”,赋予静态作品以动态效果;对于以冼星海《黄河大合唱》为代表的音乐类作品,则将旋律融入视频内容,结合黄河景象与抗战场景再现,以可听、可见、可感的多维度呈现。

  实战:副刊不副,挺进系统性变革

  如今,大型融媒体策划生产已成为主流媒体系统工程、团队作业的常态。在策划之初,羊晚采编团队借用艺术家吴冠中的理念“形式决定内容”,把厚重和深度表现交给文字特写,把直观灵动和视觉创新交给视频融媒产品,一支队伍、多种分工。

  文化副刊部团队自然是担纲统筹题材和采访制作,并执笔撰写深度原创文章。在视觉表达上,副刊记者既参加拍摄和剪辑,又联合集团视频集群、技术集群统一视觉设计,应用人工智能技术,激活原作画面,还原历史场景;产品推发阶段,则联动集团的分发和运营集群,依托羊城晚报的报纸、新闻客户端、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、第三方平台号、海外传播矩阵等多渠道,向全网受众精准推发,真正实现“一次采集,多种制作,垂类分发”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系列报道内容请扫码查看

系列报道内容请扫码查看

  本系列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6月全面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后,策划采访团队实施差异化精品化战略、着重发挥文化优势的一次实战。我们勉力在融媒体实践中标举文化格调,从更广阔的层面推动基于新闻传播的文化传承与知识再生产。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为之感言:“‘名家说名作’这个系列越做越好,是羊城晚报文化团队和广东文艺界长期合作的又一深度作品、亮眼成果。”

  (本文作者:羊城晚报文化副刊部 邓琼 朱绍杰 梁善茵 何文涛)

  来源:“中国副刊”微信公众号

copyright © 2023 powered by 声东击西网   sitemap